杭城近九成老人首选在家享晚年——居家养老,如何安心又舒心 养老服务-健康养老 吕宏文 283966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杭城近九成老人首选在家享晚年——居家养老,如何安心又舒心 养老服务-健康养老 吕宏文 283966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养老 > 养老服务

杭城近九成老人首选在家享晚年——居家养老,如何安心又舒心

2019-03-19 09:58 | 来源: 杭州网

  浙江日报(记者 童桦 张梦月 王逸群 霍翟羿)
  “幸福的晚年”,应是什么模样?“可期的未来”,如何从当下构筑?
  不久前,本报联合杭州市民政局设计问卷,通过手机转发、实地走访以及委托社区等方式,就养老现状、意愿、建议等展开抽样调查。两个版本的问卷,各10个问题,抛向杭城的500个家庭,既问父母,也问子女。60岁至70岁的老人,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是此次问卷调查的主体,也是即将面临养老问题的主体。我们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老有所养”的答案。
  最后收回的497份有效问卷,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
  即便在养老产业蓬勃发展、养老机构不断升级的今天,近九成受访的杭城老人依然表示,他们更希望与家人一起居家养老。

  杭州馒头山社区照料中心,老人在康复训练。 记者 倪雁强 摄
  父母的心声
  生活方便隐私度高
  近九成人倾向在家养老
  问卷调查显示:60岁至70岁为主的父母群体中,近九成老人首选与爱人、子女一起居家养老,七成老人不喜欢聘请保姆照顾自己。
  在发放问卷时,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尽量均匀地覆盖每个年龄段的老人群体。但从最后收回的结果看,“父母十问”的受访者主要是60岁至70岁的老人。对此,参与调查的记者、民政工作人员、社工都袒露出一致的原因:年纪过大的老人,尤其是上了80岁的,很难再配合做好问卷。
  “人不服老不行”,这是住在华家池社区、85岁的潘根生老人说过的一句话。的确,即便身体曾多么健壮,学识多么渊博,人生多么恣意,但在变老的身体、衰退的器官面前,都要尽早谋划自己的后半生,努力过上相对幸福的晚年。
  对自己的养老方式,您更倾向哪一种?这是问卷里,一个十分重要的题目。老人们的选择,关乎今后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
  子女陪伴的居家养老、聘请保姆的居家养老、养老机构,在这3个供选择的答案中,我们发现,在养老机构这个选项上打勾的人并不多,仅占约12.55%。正如住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王礼湛夫妇所说的,“可能有的老年朋友不愿去养老院”。
  不愿去养老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杭州滨江区的阳光家园,我们碰到了正在为父母挑选养老机构的王师傅一家人。他们在详细了解收费标准和养老机构包含的服务后,显得有些犹豫。“这里每个月床位费从2000元到5000元,护理费从600元到6000元,伙食费最低600元,虽然选择多、服务多、环境好,老人的素质也挺高,但我爸妈可能还是会选居家养老。”王师傅说,养老的事还得大人定。
  和10年前只有公办养老机构,一有床位就被一抢而空的现象相比,如今,养老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价格体系和服务也更加多元。杭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也可佐证:2013年至2018年,杭州的养老机构已从129家发展到300家,其中公办80家,民办220家(含公建民营69家);2010年至2018年底,床位总数从0.76万张增长至6.9万张。
  不过,增长的数字与现实的需求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家住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春江社区的80岁老人周联珍对记者说,公办养老机构价格优惠、配套也好,但是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环境、服务都好,但价格过高,不太舍得。
  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内心。尽管社会日新月异,变化万千,但“在家养老”依然是大多中国老人的传统观念。周联珍说:“一是小区周边配套完善,生活很方便;二是在家养老的隐私度也比较高。”而这,也是她周围老人普遍的想法。
  问卷调查显示:30岁至40岁为主的中青年子女中,近七成人愿意和父母一起居住,九成子女愿意给父母聘请保姆。
  子女的忧虑
  近七成人愿和父母住
  全天候照料不现实
  30岁的青年人或许还未接受父母正在变老的现实,但对40岁的中年群体而言,父母如何养老的难题已直面而来。
  这次调查中,大多数子女通过手机完成问卷的填写。从结果看,目前他们的父母中有96.72%是在家养老,主要原因也是“大多父母身体还好,能自我照料”。不同于“年轻子女不喜欢与父母住在一起”的社会论调,近七成子女表示愿意和父母一起居住。
  “现在大多子女都受过高等教育,深知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家住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水星阁花园的邓女士说,“只要住房条件允许,父母有明显意愿,子女就应该接老人同住,这样更方便照料。”但她也表示,同时要达成这些条件,真的也不容易。
  她向记者解释道:“我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最重、工作任务又最繁重的艰难时期。一旦父母出现长期卧病在床、需要不间断照料的状况,家庭的负担、内心的焦虑就不言而喻了。”
  更大的忧虑,也来自于居家养老这种方式尚存在的弊端。在询问子女“如果父母选择居家养老,哪些问题是您关注的”的时候,我们发现,几乎每张问卷都勾选了“老人的安全”这一项,其次是“是否有人照料”、“老人的精神生活”。
  为确保年迈父母的人身安全,九成子女表示会聘请保姆加以照料,六成子女愿意送父母去养老机构。但在这两个问题的选择上,受访双方的回答并不一致,因为近九成老人喜欢居家养老,但七成老人又不喜欢保姆照顾自己。
  梳理完497份问卷,我们已得到一个鲜明的信号:居家养老,会是现在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养老方式。但完全倚靠子女在旁24小时照料的居家养老方式也并不现实。因此,不用离开家的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是最理想的发展方向。
  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我们并不陌生。自2011年起,杭州就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老人推出“全托”“日托”等服务。同时,每个街道在社区兴建老年食堂。
  春江社区也是杭城较早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之一。社区书记王晶告诉记者,社区共有5000多位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500余人,随着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95%以上的老年居民都选择居家养老。
  不过,实地走访杭城多个社区、多位老人后,我们也发现,不同社区的不同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有人对老年食堂赞不绝口,也有人认为菜色品种不够丰富,口味也与自己不符;有人认为社区文化生活丰富,有人则觉得比较单调枯燥。
  问卷调查的结果更为直观。八成老人希望社区老年食堂能有较大提升,四成老人认为居家养老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而老人们下决心去养老机构的最大原因,也是“养老院会有较好的医疗设施,能就近就医”。
  从个体访问到问卷调查,社区居家养老目前存在的“短板”,也变得明晰起来。
  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董红亚:要依靠市场,通过购买服务、合作、委托管理等方式,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居家养老也能承担机构养老的功能,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杭州的探索
  嵌入式微医、喘息服务等
  品质养老未来可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多次提及“养老”两字,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并明确要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
  从这些政策红利也可看出,在面对“今天,我们如何养老”的问题上,我国将加快补上“短板”,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全面发展。
  对此,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杭州将抓住契机,破解难点,拉长“短板”,以打造“最具养老幸福感”城市为目标,探索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护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首先要破解的就是‘用地难’。”杭州老城区某街道民政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市中心老旧小区最应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但老城区寸土寸金,老小区用房紧张,若要建老年食堂、活动中心,只能想尽办法改建已有的房屋。
  缺地少房怎么办?走进杭州富阳区富春街道,我们看到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富春街道住着两万余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虽已达100%,但一直以来,养老服务更多集中在娱乐休闲上,餐饮配套环节薄弱。考虑到部分社区用地用房紧张,分散经营成本太大,他们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于去年7月建成使用。中心内设老年食堂300平方米,由一家餐饮企业投资建设。不仅如此,他们还联合“美团”,推出“互联网+助餐”服务。街道35个社区的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可在家准时吃上热乎乎的营养餐。
  “医养结合”,是让老人们安心在社区居家养老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杭州,依托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嵌入式”微医服务机构,正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
  去年底,家住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城市家园的张阿姨左膝创伤,动了手术,每隔三五天得换药。过去,她需要到两公里外的街道社区卫生中心换药。但现在,开设在小区6号楼的普惠型康复护理站的吴勇超医生会上门帮她换药,这让她感到特别欣慰。
  上城区,这个全省最“老”的城区,目前已建成6个普惠型康复护理站。吴勇超医生所在的护理站,镶嵌在居民楼里,外观虽不显眼,功能却很齐全。一楼是中医科、心理咨询室、药房、护士站和老年活动室;二楼是内科、针灸推拿室、理疗室等,配有1名内科医生、1名中医科医生,3名推拿师,还有数名护士。“小病不出社区”,这让老年居民的晚年增添了幸福感。
  面对越来越多变“老”的市民,杭州还在努力探索更多。
  卫生间扶手、防滑护垫、助浴凳……这些养老机构里的设施,今后在杭州部分老人家庭也能见到。今年,杭州将面向低保等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试点开展适老化改造,将厨房、卫生间等设施改造成更适合老年人生活的模式,提升其晚年生活品质。
  同时,杭州开展5年多的智慧养老服务,今年将迎来一次大升级——民政部门将在部分区、县(市)试点推行养老服务“一卡通”,改造完成后,老人“刷卡”便可享受各类养老服务,就像刷医保卡一样方便。
  “喘息服务”,更让人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
  居家养老,意味着子女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照料父母。若父母常年卧床,或保姆回乡过年,子女的辛苦也不言而喻。
  对此,探索开展“喘息服务”,关怀家庭成员,成了杭州民政部门今年想做的事。就在今年春节前,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推出短期的“喘息服务”,在保姆空档期为家庭提供照护方案。老人有养老机构照护,家人春节出游也少了后顾之忧。
  长期研究养老问题的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董红亚认为,养老事业已从过去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我们要依靠市场,通过购买服务、合作、委托管理等方式,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居家养老也能承担机构养老的功能,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今年,市人大将《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列入我市重点立法项目,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法制化保障,我们将推动条例尽早出台。”杭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说,条例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杭州从“数量养老”向“品质养老”转变。
  链接
  父母十问
  1.您今年多大?
  ①60岁至70岁(83.64%) ②70岁至80岁(14.55%) ③80岁以上(1.81%)
  2.您目前在哪里养老?
  ①家里(87.27%) ②养老机构(3.64%) ③医养机构(9.09%)
  3.对自己的养老方式,您更倾向哪一种?
  ①子女陪伴的居家养老(82%) ②聘请保姆的居家养老(5.45%) ③养老机构(12.55%)
  4.您目前和谁一起养老?
  ①独居(10.91%) ②爱人(81.82%) ②子女(7.27%) ④朋友(0%)
  5.您倾向和谁一起养老?
  ①爱人(81.82%) ②子女(10.91%) ③朋友(7.27%)
  6.您的经济来源是?(多选)
  ①退休金(98.18%) ②子女供给(18.18%) ③政府生活补助(5.45%)
  7.您愿意聘请保姆吗?
  ①愿意(20%) ②不愿意(72.73%) ③无所谓(7.27%)
  8.如果您选择居家养老,您认为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多选)
  ①社区食堂(50.91%) ②社区娱乐健身服务设施(34.55%) ③居家养老服务人员(54.55%) ④其他(3.64%)
  9.您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技能水平的满意度评价如何?
  ①满意(9.09%) ②一般(45.45%) ③有待提高(41.82%) ④其他(3.64%)
  10.如果选择机构养老,哪些是您最在意的?
  ①居住环境(38.18%) ②便捷的交通(23.64%) ③完善的医护设施(76.36%) ④安全、健康的餐饮服务(58.18%) ⑤其他(0%)
  子女十问
  1.您今年多大?
  ①30-40岁(70.49%) ②40-55岁(21.31%) ③55岁以上(8.2%)
  2.您的父母目前在哪里养老?
  ①家里(96.72%) ②养老机构(1.64%) ③医养机构(1.64%)
  3.您愿意让父母和自己一同居住吗?
  ①愿意(68.85%) ②不愿意(31.15%)
  4.您愿意让父母去养老机构养老吗?
  ①愿意(60.66%) ②不愿意(39.34%)
  5.您是否会定期给父母赡养费?
  ①是(86.89%) ②否(13.11%)
  6.您是否愿意为父母聘请保姆?
  ①愿意(86.89%) ②不愿意(13.11%)
  7.您自己将来希望选择哪种养老方式?
  ①居家养老(55.74%) ②社区养老(14.75%) ③养老机构(29.51%)
  8.如果父母选择居家养老,哪些问题是您优先关注的?(多选)
  ①老人的精神生活(77.05%) ②是否有人照料(81.97%) ③老人的安全(77.05%)
  9.如果挑选养老机构,哪些问题是您考虑的?(多选)
  ①环境(77.05%) ②价格(68.85%) ③完善的医护设施(85.25%) ④安全、健康的餐饮服务(91.80%) ⑤其他(4.92%)
  10.您认为养老体系建设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多选)
  ①提高养老保障和医疗水平(88.52%)
  ②落实子女的赡养责任(45.90%)
  ③加强养老机构建设(78.69%)
  ④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86.89%)
  ⑤加强社区养老服务(73.77%)
  ⑥其他(0%)

编辑: 吕宏文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