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三腔起搏器升级手术,这是吉林省首例兼容3.0T MRI(CRT-P)三腔起搏器置入手术。
该患者为65岁女性患者,7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近一年出现了呼吸困难症状并逐渐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心脏超声显示左室扩大,左室内径52mm,室壁弥漫性的运动减弱以及射血分数的下降,EF值是33%,冠状动脉造影尚未发现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卫平主任、心律失常与高血压科孟祥雁主任、周丽昉副主任会诊讨论考虑为双腔起搏导致的左右心室不同步,造成患者心功能下降。专家表示,患者原来置入的双腔起搏器已不符合患者目前的身体条件,易发生心衰,现需要对原起搏器进行升级,即再置入一根心室电极,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在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孙卫平主任的指导下,专家团队严格贯彻精准医疗理念,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左束支区域起搏+三腔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置入的三腔起搏器为吉林省最新上市的CRT-P产品。
手术由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孙卫平主任、孟祥雁主任、周丽昉副主任共同开展,该技术使患者获得了与人体一致的“生理性起搏”效果,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心功能,让患者的心脏“电路”重新恢复了通畅。据了解,从起搏器的选择到操作的路径,再到术后的用药与随访,都由孙卫平主任、孟祥雁主任、周丽昉主任反复推敲,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孟祥雁主任表示,目前心血管领域专业化细分很强,尤其起搏电生理领域知识理念和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自长春市中心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建立医疗合作后,医院心血管科在心脏起搏领域从科室管理、医疗技术到医疗服务、科研教学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层次,为患者提供精细的医疗指南,更好地解决了患者既往起搏器术后心衰的难题,让广大患者不出省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国内先进技术救治。未来,医院将为春城百姓提供精准便捷、高效优质的心血管医疗服务,为区域医疗提质升级,助力心血管疾病患者重焕“心”生,护佑百姓健康,护航生命之舟。
【相关科普】
一、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人工电子装置,由电池和电路组成的脉冲发生器,能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导线传输到心房或心室肌,使局部的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通过细胞间的传导扩散传布,导致整个 心房和(或)心室的收缩。心脏的电信号使它跳动。当起搏器运行时,心脏跳动加速;当睡眠时,心脏跳动减慢。如果心电系统异常,心脏跳得很慢,甚至可能完全停止,人工心脏起搏器可以发出有规律的电脉冲,使心脏保持跳动。
二、心脏起搏器有哪些种类?
根据植入的电极数目,心脏起搏器可简单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其中两根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同双腔起搏器,而第三根起搏电极通过冠状静脉植入在左心室外膜。
根据起搏器是否具有除颤功能,起搏器又可分为除颤起搏器(ICD)和常规起搏器,同样ICD根据电极数目也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ICD。
三、哪类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1. 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患者
由于心脏传导比正常人慢甚至出现传导阻滞,这类患者常常心率较慢(心率<50次/分),经常出现头晕、心悸、乏力和活动耐量降低等症状。
2.严重心功能不全、伴有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由于心肌缺血性疾病或本身心肌病变引起心功能减低,同时由于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致使心室射血功能进一步下降,导致严重心功能不全。这类患者推荐植入具有再同步化治疗功能的三腔起搏器,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减少死亡率。
3.反复心源性晕厥、高猝死风险的患者
这类患者属于临床上的高危人群,多见于有遗传家族史的年轻患者和合并严重心脏病的老龄患者。这类患者既往可能有过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极易引起反复晕厥和猝死的发生,往往需植入除颤起搏器ICD。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吴雪金
图片由长春市中心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