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完成一例弯角椎体成形术,该技术为医院骨科首次采用。
据介绍,患者为67岁女性,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2个月来院就诊,行胸,腰椎核磁后诊断为胸10、胸12、腰2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外科专家、负责人张炳声表示,因患者不属于高龄患者,且没有外伤病史,出现三个节段椎体骨折考虑患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因此提检骨密度扫描,提示重度骨质疏松(极易骨折型)。该患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诊断明确,经脊柱外科专家团队研究后决定实施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此术式为医院骨科首次采用。
椎体成形术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自固化磷酸钙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使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到固定,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手术切口仅0.3cm,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缓解疼痛,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
患者骨折存在2个月,症状无任何缓解,考虑椎体骨折骨不连,临床上也叫“Kummell病”,手术从一侧入路极易导致骨水泥弥散不均匀,因此通常需要双侧入路,这样操作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患者术中复损伤加重,同时费用更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弯角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改良型椎体成形术,可单侧入路,以点到面,骨水泥弥散更均匀,可以有效弥补经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不均匀的缺点,手术时间更短,手术更安全。”张炳声医生对记者说。
术后,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24小时后开始下地无负重功能练习,因患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因此继续住院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因骨质疏松而导致再次骨折。
张炳声医生称,开展弯角椎体成形术可以为60岁左右的患者及椎体骨不连(Kummell病)的患者提供更标准、更精细的治疗,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填补了医院该项手术的空白,对今后此类手术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为学科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为医疗服务的提质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科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原则
张炳声医生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治疗时既要重视骨折的治疗,也不能忽视骨折的原发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强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升高、易骨折为特征的全身骨骼系统性疾病。一旦明确诊断此病症,应立即开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完善相关检查,制定规范的、个体化的抗骨质疏松症长期治疗方案。在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患者日常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BMD(骨密度),降低再骨折风险。
张炳声医生表示,人们对骨质疏松症认识不足是导致其诊疗率低、预防椎体骨折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应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到该病症特点及发生的高危因素,正确认识微创手术,积极规范地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及预防再次骨折的重要性。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基础疾病、药物及生活方式等,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饮料、咖啡、长期缺乏运动、低钙摄入、维生素D缺乏等可加重病情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伴有程度较重的骨质疏松症,摔倒后易并发骨折,而骨折后常常需要长期卧床,加快骨量的丢失,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摔倒应为患者关注的重点。”张炳声医生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吴雪金
图片由长春市中心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