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高龄盆腔巨大包块患者获救记:“MDT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名医名院-健康 王金顺 3963433
九旬高龄盆腔巨大包块患者获救记:“MDT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名医名院-健康 王金顺 396343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名医名院

九旬高龄盆腔巨大包块患者获救记:“MDT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2025-07-18 10:5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日,还在加班的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妇产三科副主任于世霞接到伊通出院患者家属的求救电话:90岁的张奶奶(化名)因盆腔巨大包块引发剧烈疼痛、无法正常进食,家属带着她辗转多家医院,得到的答案多是“年龄太大、风险过高,保守治疗为宜”。

  患者及家属是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的老患者,多次在该院各科住院治疗,对医院技术水平充分信任,给于世霞副主任打电话希望来院手术治疗。接到电话后,于主任毫不犹豫,同意接受患者并协助办理住院,在长春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推动下,一场跨越多个学科的“生命保卫战”打响。

  最终,医院成功为老人切除了直径约20厘米的巨大卵巢囊肿及长有肌瘤和内膜息肉的子宫。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重症救治中的核心价值。

  高龄重症:一道“不可能完成”的难题

  张奶奶入院时,身体状况已亮起红灯:盆腔内的巨大包块不明原因引起阵发性剧烈腹痛,不能进食,难以入眠,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在院刚放完起搏器3个月)等基础疾病,心肺功能也因高龄而衰退,全身血管硬化斑块形成。影像学检查不乐观,显示手术风险极高——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术后可能引发感染、器官衰竭等并发症,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危及生命。

  “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包块位置特殊,单靠一个科室很难全面评估风险和制定方案。”于世霞副主任回忆。此时,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成为打破困局的关键。

  MDT会诊:凝聚多学科智慧的“破局点”

  医院迅速组织了由妇产三科、麻醉科、心内五科、呼吸三科、内分泌一科、神经内一科、肾内一科、重症医学科(ICU)等多个科室专家组成的MDT团队。会诊中,各学科从专业角度展开深入讨论:

  核医学科PET-CT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精准定位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了良性肿瘤性质;

  心内科与呼吸科评估了老人的心肺功能,制定了术前调整方案,优化心功能储备;

  麻醉科针对高龄患者对麻醉药物耐受性差的特点,设计了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兼顾镇痛与生命体征稳定;

  妇产三科分析手术入路,预判可能出现的粘连分离难点,制定了止血和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范围,切除病灶、缓解腹痛即可;

  ICU则提前规划了术后监护方案,确保老人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

  经过MDT会诊,团队最终确定了“开腹盆腔巨大包块切除及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手术与康复:多学科协作贯穿全程

  手术当天,各学科团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麻醉科医生全程精准调控麻醉深度,实时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妇产三科医生默契协作,最终完整切除包块;术后,患者被直接转入ICU,由重症医学科团队进行24小时监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第3天,张奶奶顺利脱离呼吸机;第7天,可以自主进食并下床活动;两周后,各项指标趋于正常,顺利出院。家属激动地说:“没想到90岁还能平安手术,是医院的团队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MDT价值: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场手术的成功,是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生动实践。在传统诊疗模式中,单一科室往往受限于专业领域,难以全面评估复杂病情;而MDT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将各领域专家的智慧凝聚起来,实现了“1+1>2”的效果——从术前评估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康复,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保障,最大限度降低了风险,为高龄、重症患者开辟了救治通道。

  正如参与会诊的专家所说:“对于疑难重症患者,MDT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让我们跳出单一科室的局限,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此次90岁老人盆腔巨大包块的成功救治,不仅刷新了医院高龄复杂手术的纪录,更印证了多学科协作在提升医疗质量、挽救患者生命中的核心作用。未来,这种“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同”的模式,将继续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希望。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吴雪金

  图片来源: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