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上演了一场跨越多个学科的“生命保卫战”,成功为一位90岁高龄患者切除盆腔巨大包块,再次彰显了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疑难重症救治中的强大力量。
患者张奶奶(化名)被盆腔巨大包块折磨得痛苦不堪,剧烈的疼痛让她无法正常进食,身体每况愈下。张奶奶一家带着她辗转多家医院,然而得到的答复如出一辙——“年龄太大、风险过高,建议保守治疗”。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之时,作为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的老患者,张奶奶一家对医院的技术水平充满信任。于是,他们联系到了下班仍在加班的妇产三科副主任于世霞。于主任毫不犹豫,果断同意接收患者,并积极协助办理住院手续,为张奶奶开启重获健康之旅。
张奶奶入院时,身体状况已极度危急。盆腔内的巨大包块与周围血管、神经紧密粘连,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同时,她还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心肺功能衰退,全身血管硬化斑块形成。如此复杂的病情,使得手术风险极高,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面对这一棘手状况,单一科室显然难以全面评估风险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此时,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成为打破困局的关键所在。
医院迅速组织了由妇产三科、麻醉科、心内五科、呼吸三科、内分泌一科、神经内一科、肾内一科、重症医学科(ICU)等多个科室专家组成的MDT团队。会诊中,各学科专家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核医学科通过PET-CT精准定位包块性质;心内科与呼吸科评估老人的心肺功能并制定术前调整方案;麻醉科针对高龄患者对麻醉药物耐受性差的特点,设计了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兼顾镇痛与生命体征稳定;妇产三科分析手术入路并制定应急预案;ICU则提前规划了术后监护方案,确保老人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
经过MDT团队的充分讨论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了“开腹盆腔巨大包块切除及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手术当天,各学科团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麻醉科医生精准调控麻醉深度,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妇产三科医生默契协作,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成功完整切除了包块。同时,术前及术中发现子宫有肌瘤及内膜息肉,一并切除子宫。术后,患者被直接转入ICU,由重症医学科团队进行24小时监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张奶奶的身体逐渐恢复。一周后,各项指标趋于正常,顺利出院。家属激动不已,感慨地说:“是医院的团队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这场手术的成功,是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生动实践和完美诠释。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各领域专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实现了“1+1>2”的显著效果。从术前评估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康复,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团队保驾护航,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为高龄、重症患者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救治通道。正如参与会诊的专家所说,对于疑难重症患者,MDT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要求医护人员跳出单一科室的局限,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此次90岁老人盆腔巨大包块的成功救治,不仅刷新了医院高龄复杂手术的纪录,更充分印证了多学科协作在提升医疗质量、挽救患者生命中的核心作用。未来,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将继续深化“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同”的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和健康的福音。
图文来源: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