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党委始终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初心使命,积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力打造“百姓自己的医院”。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创建了“大医红心”党建品牌,并以“党建+n模式”为路径、以“一支部一品牌”为堡垒,经过深度涵养浸润,医院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感人的先进典型和先锋榜样。
急救先锋、勇担重任,谱写生命守护新篇章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在“大医红心”党建品牌引领下,创建“急救先锋、勇担重任”党建子品牌,将党建工作融入科室业务发展的血脉之中,党支部开展“四讲”活动,成立危重症党员创新攻坚团队和急诊急救党员攻坚服务团队,持续提升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党建业建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
先锋淬炼、政治铸魂强本领,核心技术勇攻坚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李刚带领大家,以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载体形式,充分开展学习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业务研讨、业务攻坚、案例分析紧密结合。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党员们带头钻研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与各类急救演练和技能竞赛。无论是高级生命支持(ACLS)、创伤救治(ATLS),还是应对罕见病、疑难杂症,都力求成为业务尖兵,用过硬的本领为患者筑起安全屏障。重症医学科党员团队以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代表重症救治顶尖水平的两项关键技术为抓手,开展了多轮次、高强度的专题学习研讨。党员技术骨干成立“红雁领办·ECMO攻坚小组”和“IABP精进学习班”。利用模拟训练、病例复盘、线上课程等多种形式,深入研究技术原理、操作规范、并发症处理及团队协作要点,将“学”的成果转化为“思”的深度和“用”的能力。杨磊等党员同志们刻苦钻研,以新技术、新方法,攻克了设备操作、凝血调控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在技术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生命通道、流程再造优体系,精筑救治守护链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和“红雁领办”融入日常工作,围绕“如何缩短黄金抢救时间”“如何提升重症患者转运安全与效率”等议题开展专题研讨。老党员们凭借丰富经验言传身教,青年党员们勇挑重担、奋勇争先,系统性梳理了全链条流程,从预检分诊的精准高效,到抢救区域的科学布局,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重点优化了“胸痛、卒中、创伤中心”相关患者在急诊与重症医学科的衔接流程,建立了基于IABP、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快速响应团队,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和机会。此外,党支部着力构建多学科协作(MDT),整合心血管内科、危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等专家资源,组建常态化MDT团队。针对复杂危重病例,以“一站式”协作模式,争取时间、优化资源,以跨学科攻坚的实际行动,为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开启了绿色“生命通道”。
生命温度、仁心奉献传大爱,凝心聚力暖人心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培育有温度的支部文化,倡导并践行“有温度的急救”,延伸优质服务:设立急诊党员志愿服务岗,为无陪护老人、行动不便者提供帮助;优化候诊环境,增添便民设施……点滴关怀,如涓涓细流,温暖着饱受病痛折磨的心灵。同时,党支部党员、技术骨干积极参与“七进”活动,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乡村、学校等地,将急诊急救知识、技能送到群众家门口。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艳会带领全体党员护士和业务骨干,深入践行“五心”服务,带领团队优化了重症患者的舒适化护理方案,实施精细化7S管理,提升环境安全与工作效率。党支部开展急重症患者随访,由党员护士牵头,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出院的重症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及康复指导,用药咨询、心理疏导等24小时在线支持,将专业、温馨、贴心的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
薪火工程、匠心传承续星火,厚植沃土育林海
积极推进人才梯队建设与能力提升,拓宽学术视野与人才储备。2023年以来,累计参加全国重症学术会议40余人,规培护理人员20余人,通过外派进修、专修、短期培训及举办专科护士资质班等措施,加强专业化梯队建设,持续深化专业能力,多名医生及护士完成北京安贞医院ECMO专修、心外重症及重症医学科进修;新增受聘省市级医学会委员12人次;成立ECMO技术质控小组,显著提升医护团队专业素养。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ICU为心脏大血管外科配备6名重症护士,保障心外重症患者围手术期安全;为心血管内科运用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等技术为高难度复杂PCI手术保驾护航。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带领科室人员上下一心、紧密团结,以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事业的忠诚,凝聚力量,共同为保障百姓生命健康筑起“生命线”。
图文来源: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