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结为霜,气肃而凝,冬之将至。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初霜出现,意味着冬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片片凋落。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夜晚地面热量散失非常快,温度可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近地植物上直接凝结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们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三候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寒露习俗
1、霜降吃柿子
人们常以食物寄托对美好生活和安康的向往,给特殊时节的特殊食物赋予了情感色彩。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还有一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
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舒缓心情。但也要有所讲究,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时间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养生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滋补养生对身体的影响。
补冬不如补霜降
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按照习俗,人们会在霜降前后吃一些生津润燥、补气养生的食物。民间总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霜降应淡补,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贪睡不利于健康
由于天气寒冷,此时节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对此,保健专家解释,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长期下来,人体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时节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养成规律。
美丽动人要注意
人们常常说“春捂秋冻”,但事实上,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更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很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在季节交替之时,忽略了衣着保暖。霜降之后,天气明显转凉,女性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形鞋和薄袜,改穿能遮盖脚面的鞋或靴子,以使脚部保暖,才会对风邪有一定抵抗力,过度秋冻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寒霜渐凝,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晚秋,冬季的脚步声在最后一缕秋风和一抹残阳中渐行渐近,已隐隐可闻。
食物的炽热,温热寒冷的时节。以食物为伴,家人团坐在一起,驱散秋末的寒意,煲一锅红枣银耳莲子薏米羹,给冬天的体能续足“电力”。这时候吃点薏米,利于去湿气、健脾脏,除了薏米,这道甜羹里还有莲子、银耳、红枣,莲子能养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卸掉一身疲惫,银耳润肺养颜,红枣补气益血,是一道可以经常吃的滋补甜羹。
秋意已暮,新冬将至。冬天的脚步悄悄来临,暖暖甜羹飘香,家的味道久久悠长……